新闻网    |    English
    学生    |    教职工    |    考生
当前所在位置: 校园动态
“花非花·画非画”——美术学院陈浩院长水墨作品展在沪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01    点击:

近日11月16日,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beat365官方网站、浙江省绍兴市文广新局、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广局、浙江省绍兴市文联主办,上海吴昌硕纪念馆、绍兴市文联创作展览中心、浙江古越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协办的“花非花·画非画”——陈浩水墨作品展在上海吴昌硕纪念馆举行,展出画家陈浩近期作品70余幅。来自京、浙、沪三地文化界人士出席了本次展览。beat365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沈赤、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主任赵毅和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越先生代表来宾发言,展览由绍兴市文联主席金一波主持。

开幕式后举行了陈浩作品研讨会。吴越先生回顾了历史名城绍兴深厚的文化底蕴,回顾了吴昌硕先生与绍兴文人的渊源。作为书法圣地的绍兴,其间人才辈出,王羲之、戴奎、徐渭、陈洪绶、赵之谦、任伯年都对吴昌硕先生影响甚深。吴先生点评陈浩先生的作品小中见大,笔墨灵动,分层墨色深具表现力,是对传统笔墨的创新性继承。最后感谢陈浩先生对沪浙两地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昌硕纪念馆愿意并乐于为两地文化互融作出努力。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孟云生先生评陈浩先生本次展览的作品:陈浩的水墨,摒弃了宋代水墨程式化的内容。他发乎心,止乎礼义,在恣意与克制之间求得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这些画,多作与酒后微醺,较少可以描摹,更多真情流露。

展览展出前(11月13日)人民日报用半版篇幅、美术报用二版介绍了陈浩作品。展览当天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大公网、雅昌艺术网以及新华社上海、浙江、江苏网都进行了报道。随后,解放军报、浦东电视台、绍兴电视台、绍兴日报等国内数十家新闻媒体给予了深度报道与评论。

陈浩,1959年生人,在中原丰厚的文化遗产中成长,自幼学画,接受系统的油画训练,后转学沪上,拜陈逸飞先生门下,坚持西画创作几十年。虽然采用西式的绘画语言创作,但陈浩内心依然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纯净挚爱。他对中国文化、绘画有系统研究,尝试用新的立足点审视中国文化。本世纪初,陈浩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理论专著《中国绘画文化观》。这是他对绘画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系统化梳理。作为写实风格的油画家,陈浩在谈到国画创作不同于油画创作的难点时表示,国画油画除了文化上的差异之外,最重要的是材料和媒介的不同。在尝试这一批水墨画的过程中,画家需要调整一些材料上使用的不适和对不同绘画语言表达方式的斟酌。但艺术的最终归旨是对情感的表达,这种共通性和共融性正是鼓励陈浩开始水墨尝试并坚持水墨创作的原因。

附件:

名家点评

整体看,陈浩的画浩荡和简约,似与不似间,浓淡总相宜,超拔于一般的南北山水,却临近明清以来的文人意趣,又忽见素雅清远的新东洋画的味“道”。

陈浩的画是有“道”的,这种道的背后蕴含着什么哲学,何方背景,那种心态?

纵观他的画阵,“人物”系列凄清,“意象”系列孤寒,“山水”系列辽远,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评家临到这种阵势,都会有一种工具贫乏的感觉,倒是用传统的画论去评?还是用西方当代哲感去析?疏离是肯定的,没有谁能很好地用现有常见的工具去把握这种多空间、多味道的感觉,倒是宋明以来的新儒学,以及更早先辈,禅宗,或许能抓住陈浩的某种根性,从这个角度讲,他真是东南胜水生出的一个道学先生,只不过是用笔墨去诠释道统、太极和天理。他的确不只是一个画家,他远远超过了目之所见的那些玩一些闲适笔墨的“文人画家”,他是用画来思考的玄者,他心中必有一种伦理的追索,甚至达到了“仰望星空”的境界,如果真要形容他的画,我倒想用这么一个词,新时代水墨界的宇宙流。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画面中的那种阴郁、空静和辽远之美。这谁都不像,谁都不属于,它仅属于最勘不透的哲思范畴,或者还有上一世的某种遗传。我很相信天赋神授这种感觉,于他出来的就是思和灵而不是描和作,于他出来的就是空和心而不是满和热,这种气质的天然性是属于不可说范畴的。

聪明的良知人总能窥到某种天理,钱穆先生说过:“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唯阳明先生。

钱穆的意思,“存天理,灭人欲”固然不错,也仅是朱熹理的想象,“吾心即宇宙”绝对不错,陆九渊借用了禅宗而已,但唯王阳明统一了理和意,心和物,走了一条知行合一的路。陈浩在这一点上最是相象,用绵纸和老墨,去诠释解读最干净的儒学——心学。于是我理解了,陈浩为何中年突然转油为墨了,无非,为了水墨-心迹,为了心的自由游动。

文/沙林(原文化部《艺术评论》杂志主编,现中国石油报社社长)

   他全面地继承了传统文人画“不求形似”、“意在象外”的美学追求,以现实生活的快节奏来观照古人的慢生活,汲取西方现代艺术之长,融汇于“逸笔草之”的纵情抒写,古与今,中与西的兼揉并蓄,取精用弘,成功地体认盛世的独创风貌,给我们的积极向上的启示和鼓舞。

陈浩先生的艺术,其价值正在于自觉到绘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技”而更在于“道”。他笔下的形象尤其是笔墨,不只是单纯的一种高超的“技术”,更是一门高明的“道术”。而这样的技术尤其是道术,还在于通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个人风格,为大家所喜闻乐见。文/徐建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浩君才思敏捷,理事稳妥,冷静之中透着一股子热情。他不但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上富于激情,颇有想法,而且文笔不错,写得一手好字,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炽热而真诚的心。文/张夫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

陈浩的作品体现了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构性态度。他以中国古典艺术作为资源,重新聆听华夏历史的神秘遥响,在作品中表达他对于中国历史充满感情的想象。在某种意义上讲,陈浩的创作,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对于东方传统的复杂心态。面对西方文化的大规模进入,中国知识界在接受与批判之间,形成了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反思,陈浩的作品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从而成为这种历史反思的视觉证据。

陈浩的绘画,喻示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现代延续,反映了中国艺术家对于民族文化的复兴期待。

文/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陈浩在文化艺术上是一个“多面手”,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思考。

山水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和思考的重要对象,也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陈浩观察和感受自然的基点,与深受庄老道释影响的古代文士大体相同,甚至有所过之。他画中的自然是半具象或抽象的自然。

具有多种文化艺术实践经验的陈浩,在绘画创作上拥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广泛的文化、人生阅历,使他具有特殊的优势。但作为一个画家,他必将面对非此即彼的选择。他的近作只是他选择的开端,我期待他步入更加专注,也更加深入的艺术探索之路。那将使他放弃一些来之不易的经验,而换来的会是更具个性化的形式创造和更高更深的人文关怀。

文/水天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陈浩水墨画 人物

陈浩水墨画 墨象



上一条:润物细无声,育人于无形——元培学院书院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作
下一条:离退休第二、第五、第六党支部赴上虞祝温村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返回

教育部 | 浙江省教育厅 | 省教育收费监督 | 电子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 邮编:312000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 浙公网安备330602000020号 | 版权所有©beat365官方网站
网站地图